close

台灣純青窯~結合《建窯》《鈞窯》的台灣「苗栗新燒」~~炻器

沿襲古絲綢之路,現代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的「一帶一路」是一種絲綢之路的大經濟帶“和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“並稱。中國歷經數十年的產業革命,在此際也能再創古代絲路文化經濟的推動,是近代中國最大的功業。

產 業經濟的推動上,相對的少不了文化的內涵,更也少不了接續文化實質的陶瓷文化包括藝術性及實用性的器皿。在中華民族實質文化內涵上,現代的台灣不僅具備 了,直接與西方接軌的產業經驗,多年來台灣產業西進,確實也發揮了這些優勢並帶動了中國近代產業的全面發展。中國的文化ˋ中國的產業將再次的與西方接觸, 相信未來是中國人的世紀,是可以期待的。台灣伴演了承先啓後的錬接紐帶是被肯定的。

我來自台灣,近年在中國發展,在產業發展上也盡 了一點微薄之力,因為年少學程訓練上,也是台灣首批陶瓷工程科的本科班畢業學生,多年來進入產業戮力經營多年,事業上雖小有成績。但一直不能忘懷年少時 期,深植的陶藝美學思維。尤其師承恩師李茂宗老師,在從傳統陶藝蛻變現代陶藝創作路上一路走來,不管在中國現代陶藝界,或是在國際藝術界也頗獲地位。私下 不時思考,生命中除了事業經營外,是否也需要一些文化的內涵來滋潤自己。多年來進出中國台灣兩地,接觸的藝術品ˋ陶瓷美術品也不計其數。不能忘懷的卻是我 專業的陶瓷藝術。回台之際巧遇同窗林建宏先生(即林烈孝先生),卻還一直在陶瓷本業上努力奮鬥,私敘中發覺林兄不只在陶瓷產業上頗有成就並已鑽研深入捉住 了中國傳統的陶瓷精䯝,並從建窯、鈞窯的熔合成體匯為獨樹且自創的「炻器」殊屬不易,堪實中華文化傳承者不為過矣!另,建宏兄對於陶瓷材料的研發,與釉面 美學的專精已至爐火純青之境。多年來相聚的時候,也不時交換陶瓷產業的技術觀念,因而彼此多年理想的夢,也各自呈現各自的專業上。

多 年來中國上海的工業產業限制,工業必須轉型,我也利用年來多次回台灣機會,多次與老同學敘舊之際,發覺林建宏經營的純青窯,經過多年的研發,卻也燒出陶瓷 界難能可貴的瓷化陶器--炻器,這種在古中國稱為“石胎瓷”是一種完全燒結(sintering)的高溫高硬度陶器,引起我多年深藏內心對陶藝美學的幼苗 重新發芽。不僅於此,多次接觸純青窯林建宏的作品,多有新的發現,不管在器皿上實用美麗,每次見到的釉色都有一種不同深蘊的美感,觸覺上如此溫潤有如玉 器,質感上更是堅硬清脆,走盡中國大江南北,我卻在此發現頗有古韻的現代陶瓷之美,觀感上晾略了我的眼光,質感上卻也能讓我把玩許久而忘我。

因 為發現在台灣純青窯有如此至寶,我也更積極的想擁有,初期進了少許林建宏的作品進入中國,在中國也把如此精品分享於中國友人,大家更是異口同聲的讚許,就 連中國的一級工藝師也讚賞有加,更希望了解台灣炻器與炻器釉的奧秘,一直想親訪老同學林建宏,因緣際會關係,林兄也一直不願成行。除此,純青窯一些中型的 炻器茶倉,因為上海、浙江茶業界友人喜歡不便割愛,暫時幾件作品供其藏茶把玩之用,數月之後友人如期奉還東西,卻包了厚厚一疊紅包,因為感激如此純青窯炻 器茶倉,讓典藏數月的藏茶,開封以後茶葉卻有意想不到的醇化驚奇,存放炻器茶倉三個月後的茶品,一經品嘗竟如存儲數年的绵密濃郁香氣更撲鼻裊绕,久久蕰溢 不忍㪚盡的「一期一會」境界。如此反應確實讓我驚喜,內心也有另一種驕傲,台灣的純青窯炻器確實締造了~李茂宗老師所言;炻器是一種會呼吸的陶瓷。林建宏 的純青窯費了幾近三十年的研發,畢然會在這世界陶瓷大國「中國」佔一席之地的。

長期使用觀察純青窯炻器,發覺除了材質上炻器材料的 應用,純青窯炻器又更可以比嫓宋代五大名瓷「鈞窯」。賞把之間甚或穿越時空回到北宋的「建窯」兔毫、蟒斑、黑色結晶的斗茶盏往宮庭御貢的熱絡。在釉色的美 感、窯變的多樣化與「鈞窯」「建窯」嫓美毫不遜色。並且純青窯炻器,更是略勝一籌,高溫高硬度的原礦陶土的炻器,是目前大中國由古至今的重要發現,純青窯 炻器釉,相信在未來中國陶瓷展史上,也必有一重要的頁面。後續的最大希望,是如何將這延續中華陶瓷文化。並且將這廿一世紀陶藝新發現的「鈞窯再現--台灣 純青窯炻器。」推進中國邁入世界,是我最大期待。相信這也是所有陶瓷工作者的盼望吧!

林俊卿。 2015年12月17日于上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紀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